據統計光氣泄漏因管道、設備缺陷引起的事故占事故總數的38.1%,181起事故中,中毒致死28人,其中屬于管道、設備故障及缺陷引起的死亡人數為20人,占66.7%。這些數據表明,生產設備缺陷是造成事故的一個主要原因。由于人的原因有:個人防護用品缺乏或缺陷占21.5%,其中許多是不按規定穿戴防護用品或缺乏使用常識,在此也列入人的原因,違章操作占9.4%,操作不當占12.2%,管理不當占5.0%,違章指揮占1.1%,人為失誤造成的事故占事故總數的49.2%,是造成事故的更為重要的原因,如不使用有毒氣體檢測儀。上述數據說明,導致光氣泄漏事故發生的主要因素是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統計分析所得規律是與事故致因理論相符合的。
杜邦光氣泄漏案例:
連接兩個氣瓶的不銹鋼軟管進行檢驗,發現相同程度的腐蝕。兩個氣瓶軟管都是因同一個位置被腐蝕而引起破損,該位置貼有產品標簽,并用白色塑料膠帶固定標簽。
氣瓶軟管內部為聚四氟乙烯(PTFE)襯里,外部為304不銹鋼管編織層。由于光氣氣體能夠透過聚四氟乙烯襯里滲出到軟管外面;塑料膠帶使得光氣聚集在不銹鋼編織層內表層。
光氣可以容易地與空氣發生反應生成氯化氫(HCl),于是不銹鋼編織層被氯化氫所腐蝕。因為有膠帶包圍,該區域的氯化氫濃度比其他區域都要高;使得這一位置極易被蝕穿。并且事故發生前,該氣瓶軟管的隔離閥被關閉;在氣瓶和隔離閥中間的軟管里留有液態光氣。經過幾個小時,由于熱態膨脹,使得軟管破裂,造成附近檢查氣瓶的工人吸入光氣。
在杜邦集團的標準操作程序里,氮氣和光氣軟管的更換頻率為30天一次。但是從工廠的工作單查明,更換時間沒有規律。從2006至2010年,至少三次光氣軟管使用了4到7個月。而事故發時的不銹鋼軟管已經使用超過了6個月。
過程安全管理(PSM)要求對關鍵性設備進行定期的維護,測試檢查,但如何定義關鍵性設備,目前沒有統一標準。
下列情況易發生光氣中毒事故:一是生產設備沒有定期檢修而出現光氣泄漏,也有的是在設備檢修時,沒有按規定對設備進行充氮置換,當檢修人員拆卸設備檢修 時,光氣噴出造成人員中毒。二是在生產過程中,由于作業者違章操作,加料過快造成沖料外溢。三是光氣尾氣處理系統失靈,分解能力不足或分解劑失效致使光氣 分解不完全而排氣等,也可造成作業者中毒。四是企業管理措施不力,光氣輸送管道或容器發生爆炸以及設備其他意外事故等導致光氣大量泄漏,這種情況可能造成 群體性中毒。五是在金屬冶煉過程中,氯代碳氫化合物,如氯仿、四氯化碳、三氯乙烯等遇明火燃燒或接觸熾熱的金屬物品及聚氯乙烯塑料制品燃燒時分解生成光 氣,若不注意防護,也可發生中毒。光氣中毒是由呼吸道吸入而引起,其毒性作用主要是對呼吸系統的損害。
光氣泄漏如何預防:
預防光氣中毒根本的是應改革工藝,安裝自動控制系統、自動調節原料氣的配比,減少工人接觸光氣的機會。工作中,操作者要及時處理光氣化工產品生產過程中 產生的尾氣,避免直接排放尾氣而引起中毒事故;平時,應定期對光氣生產設備進行檢修,杜絕泄漏現象,管道要用熱蒸汽沖洗,使液體光氣蒸發和破壞,在確實無光氣存在時方能拆修。